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生活】2017年總回顧

圖片
2017年很快就要過了,每一年的年末總會抱持著兩種心情:懷舊跟迎新。試著回憶今年曾經做過哪些事情讓自己又進步了一些;同時希望新的一年能夠以成長後的自己,設定新目標後繼續往前邁進。 我們每一年都知道,在這一年獲得了許多東西,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具體的去檢視它。如果可以有個工具、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檢視這些「生活紀錄」,甚至將這些紀錄淬煉成經驗,分享給有同樣困難的人,那應該會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 幸運的是,今年的自己開始研究如何使用數位筆記工具-Evernote《 如何「有效」使用Evernote? 我們的第二個大腦 》,來將生活遭遇的一切都記錄在統一的「收件夾」中,有需要時方便尋找;同時因緣巧合之下,接觸到張永錫老師提倡的「 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 」,學習到了基本的時間管理觀念以及寫晨間日記的習慣,讓我能夠《 建構時間管理的小宇宙 》,更有效的追蹤過去的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我希望藉由這篇文章,整理並分享: 如何替自己的生活留下Log(紀錄),來檢視2017年的大小事 2017年的自己在學習面、工作面及魔術面的學習成果 替自己的生活留下Log(紀錄) 回顧2017年看過的書,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非屬張永錫老師的《 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 》以及佐藤傳的《 晨間日記的奇蹟 》這兩本書!這兩本書簡單來說都是探討「自我管理」的書籍,主題分別是針對時間管理及個人習慣的改變-寫日記。 寫日記這個想法,在過去都曾經出現在自己各個人生階段,雖然有這樣的想法,但能否持續下去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問題,尤其是要堅持每天!我還記得高中的時候曾經發下寫日記的「宏願」,從書店買了一本相當漂亮的筆記本,立志那一天就是改變我人生的一天。...過了一個禮拜,那本筆記本就被放在我的書櫃當中,一直到我高中畢業時整理書櫃才被找到。 這個過程中到底發生甚麼問題呢?是筆記本不夠漂亮所以不吸引我寫日記?還是每一天沒有這麼多的東西好記錄?抑或是那時候忙著念書?好多好多的理由似乎都可以支撐我為何沒有在當時持續寫日記,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懶! 我懶得每一天都寫日記、我懶得思考每天都仔細思考過得如何、我懶得...,只要懶病發作,甚麼樣的原因都可以是正當理由。因此與其說去思考如何讓自己持續寫日記,還不如先思考一下: 為什麼要寫日記 。 自己寫日記的

【讀書】學習怎麼學習 - 成甲《精準學習》讀後心得

圖片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樣的困擾:「我最近好像讀過很多書、看過很多文章、學習過很多五花八門的課程,但是對於自己有興趣的知識領域,還是充滿很多疑問。最重要的是,有時候學習到的東西,根本沒有辦法在適當的時機點"浮上心頭"。」就像是上方圖片的樂高(積木),我們擁有非常多的組裝配件,但還是很難組出想像中的城堡、鐵路。 記得在半年前,有一次上班的路途上,我一邊聽著 「得到」-萬維剛專欄 的廣播,邊想著:「 到底有沒有一個知識模型、知識圖譜可以將自己學過的東西串聯 ,就像我先將樂高(積木)的某些零組件先拼湊起來,當面對不同問題需要應用時(就像蓋城堡、鐵路),直接找到相對應的零組件即可。」很可惜我想了很久,都還想不到適合的作法與答案。 直到最近,「得到」App最受歡迎說書人-成甲所出的《精準學習》,紛紛被許多的Youtuber介紹。懷著好奇的心情,我也先到書店翻翻這本書在說些甚麼。不讀還好,一讀當場就覺得:「這不就是解答我心中疑問的學習專書嗎!」,二話不說錢包掏出來就買回家,當下的心情只有「興奮」兩個字可以形容。 讀一本書,解答一個核心問題 引言有點長,但主要是想表達這本書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問,就像是「被通了血路」,那種感覺真是神清氣爽。網路上有許多人對於這本書的架構做了整理,在這裡我將不會以書中架構來撰寫文章內容,而是以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來寫。 我認為這本書既然叫做《精準學習》,那首先就是要先理解到底甚麼叫做「精準地學習」。學習的資訊來源很多,都可以概稱為資訊,無論是網路文章、書籍內容、人家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可以稱為「資訊」,如果要將這些「資訊」轉變為「知識」,那我們就必須要「行動」。 簡單來說,「知識」就是「改變自己行為決策、認知」的資訊。 以上面說的三個範疇:網路文章、書籍內容、人家告訴我們的道理為例,如果今天我們知道了這些資訊,但是並不會改變我們的行動,這些資訊就是無意義的,偏激一點來說就是「垃圾資訊」;而 學習就是「藉由獲得知識,進而改變自己錯誤假設/認知」的過程 。所以如果我們要「精準地學習」,就必須理解一個核心的問題: 學這個東西,到底可以幹嘛? 如果根本不知道學習的目的,那這些充其量只能稱為「資訊」,假如再往下鑽研一些,便能理解核心問題其實是由以下三個問題所組成: 學會哪些知識,可以

【工具文】建構時間管理的小宇宙

圖片
    在去年某天閱讀《電腦玩物》中關於「時間管理系列」文章時,看到站長ESOR推薦了一本由幸福行動家創始人-張永錫老師撰寫的 《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 ,專門探討「時間管理」、「數位行動工作術」的相關知識。 長久以來自己雖然東拼西湊的從各個網路文章汲取「時間管理」的知識,例如我在今年7月寫過 《時間管理的技巧和一些思考》 ,當時對於時間管理的知識架構都還處於摸索階段,鑑於沒有認真閱讀過討論時間管理的專書,於是就迫不急待的從網路書店下訂了。當然人每一天總是有很多的藉口不去做某件事情,所以這本書就一直被放在書櫃,直到上個月才被我從書堆中找到(看來我果然需要時間管理)。 這本書跟其他時間管理的書有甚麼不同呢?我認為這本書有三個絕對值得一看的原因: 文章內容以每天一篇為主題來撰寫,閱讀無負擔 完整的時間管理架構,讓沒有系統性時間管理觀念的人(如我)可以從0做起 文章用字和舉例相當有趣,讓人容易聯想到自己遭遇的問題,並帶著問題從書中找尋答案 如同之前在 《如何閱讀一本書》 中提及,一個良好的主動閱讀者應該要帶著問題,從書中尋找自己所需要的答案,如此才可以讓這本書對自己的效益最大化,同時自己也比較不容易"度辜"。這本書還有一個最棒的地方是: 作者每隔10天(10篇文章,剛好是系統中一個大段落結束)就會帶領讀者複習這10天的所學,並概要統整重點來幫住讀者回顧 。我認為這是一個好作者(佛心作者)可以為讀者做的事情,讓我們這些讀者不會在過程中就「落隊」了。 所以我可以從這篇文章得到甚麼? 8個字, 時間管理的小宇宙 (有點長XD)!或許這樣說有點誇大,但是看完這本書,並且每天確實做一些時間管理的練習(大概5-10分鐘),你就可以獲得 「時間管理」的整套觀念 還有 管理工具 ,讓我們不只知道怎麼管理時間,同時也有工具來幫助我們管理。這個小宇宙要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握確實有點難度,但至少讓我們看到原來「時間管理系統」是這樣運行的。 張永錫老師的 三個時間管理習慣養成 : 每日吃青蛙 清空收件夾-列出自己的帝王時間管理表 做好每日重開機-日/周檢視/晨間日記  單看字面是看不太懂意思的,下面的內容會針對這三個習慣做整理,讓想要學習這套時間管理工具、或是想快速瀏覽這本書的人可以先一窺究竟。 ※原圖可以

【遊記】日本關西魔術酒吧之旅 + 魔術書籍/道具Shopping

圖片
本周和家人一起前往日本關西進行7天的自由行,前往的區域包含了日本的鳥取縣鳥取市/由良/倉吉、京都、大阪、神戶、和歌山(行程後續若有時間再打出來和大家分享),由於熱愛魔術的關係,免不了的此次的行程也要利用機會看看當地的魔術文化/表演。 除了特定秀場、學校社團成發、公司尾牙,對於一般民眾要在台灣看到魔術表演還真的不簡單,近幾年國外魔術酒吧表演、餐廳駐場表演風氣也逐漸吹進台灣,酒吧魔術表演在台北有 小城外 、餐廳駐場表演則是出現在如金色三麥、熱炒店...等餐廳,除了魔術圈的愛好者、對於非魔術圈的一般民眾也是享受一段美好時光的選擇。 日本有相當多間的魔術酒吧,大阪就有one-o-six、Magic Bar Sun&Moon、Bar&Magic A-omoro...,只要在Google Map輸入 「大阪 マジック バー」 就會有一堆店跑出來(如下圖),這篇文章主要紀錄本次前往大阪相當知名的French Drop(フレンチ ドロップ)魔術酒吧,據說娛樂性相較其他的魔術酒吧來的高,就算不會魔術的人也可以玩得很開心,若有機會前往此店的人可以參考內容,由於自己這次也發生搭錯車的窘境,所以會把一些小細節記錄下來,若對於有需要前往的人有幫助就太好了。 ↑圖片來源:Google Map 「マジック バー」 那就出發吧!前往大阪 French Drop(フレンチ ドロップ) 營業時間:月曜日(一) ~ 土曜日(六)  07:00PM ~ 01:00AM,日曜日休息。 消費方式:90分鐘表演 + 喝到飽調酒(通常只喝到一杯XD) 價格:男生 ¥4300,女生¥3200,18歲以下¥2100 預約:可網上預約(非必要),預約點 這裡 French Drop(フレンチ ドロップ)位於 大阪府大阪市1-2-18 Kozu, Chuo-Ku542-0072 ,位於JR谷町九丁目駅(たにまち9ちょうめえき),位在谷町線上,由於線上就有谷町四丁目、谷町六丁目、谷町九丁目,所以要記住是在 「谷町九丁目」 下車,去的當天晚上我就在谷町四丁目下車了,還用Google Map看半天... ↑圖片來源:WikiPedia - 谷町線路線圖 當天我是從 「2號出口」 出站(1號出口看起

【生活】台灣資料科學年會系列活動 - 自然語言處理講座

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科學年會系列活動 前言 大數據/資料科學一直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話題,由於自己最近對於資料分析有興趣,開始接觸此領域的相關書籍與課程。 台灣資料科學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是台灣推廣資料科學、技術與應用的協會,透過朋友的推薦我發現有推出一系列的課程,在經過一番瀏覽後我參加2017.09.03(日)的「無所不在的自然語言處理— 基礎概念、技術與工具介紹」講座。資料科學是一門非常廣泛的學問,透過協會的學習地圖可以看到,本次的講座主題 - 自然語言處理(下稱NLP)是屬於「探勘技術」下的一個環節,維基百科對於NLP的定義: 自然語言處理(英語: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簡稱NLP)是人工智慧和語言學領域的分支學科。此領域探討如何處理及運用自然語言;自然語言認知則是指讓電腦「懂」人類的語言。 自然語言理解系統把自然語言轉化為計算機程序更易於處理的形式。 ↑圖片來源:台灣資料科學協會 要在短短一天摸透NLP的精華是不可能的,但是此講座的目的主要是讓入門的學習者可以對NLP有一定的認識, 演講者-古倫維老師 將重點放在: NLP的簡述 實作NLP的工具 針對社群網路NLP的對策 業界趨勢的發展 四大主題來解說,雖然前一陣子我曾經上過 清華大學-ShareCourse 「Python資料科學實作」  ,但對於此一部分只有粗淺的認識,在這次課程聽到許多學術上或業界中實際應用的分析套件,希望之後自己可以簡單分析個東西來進行實作練習。協會也有將本次課程的簡報放在SlideShare,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點 *這裡* 來閱讀課程投影片。 本次上課除了在NLP上有多一層認識,在協會對於整個流程的安排、互動工具的使用、同學之間的互動都有良好的設計,值得記下來當作未來自己辦活動的參考。 本次的收穫 本次的收穫主要有三點,分別是: 講師與學生互動:善用「Sli.do」發問工具,增加互動效率。 學生與學生筆記共享:學習Markdown格式,使用Hackmd.io與他人一起做筆記。 講師投影片與課後補充資料:投影片應該專注在「溝通」,詳細補充筆記應該用另外一個檔案提供。 講師與學生互動 這一次協會在上課之前,透過Gmail課前通知課堂上講師將使用Sli.

【讀書/工具文】如何閱讀一本書

圖片
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艾德勒,范多倫       出版社:台灣商務                 讓我們來共同回想一下。 回想上一次閱讀到一本令我們心靈感到澎湃、震盪,一小段時間不能自己的感受。 與一本好書相遇是令人興奮與雀躍的事情,這本書不一定侷限在哪一個領域,有可能是小說、商業、哲學、設計、物理...等等,每一次在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時都讓我感到不可思議,有些書籍讓我們有熟悉、似曾相識的記憶;有些書籍則彷彿跌入到一個未知的世界,讓我們體會到自己的渺小,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無知,只是我們找到了「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或動機、讓我們往裡探索。 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我們總覺得我們跟作者達成了某些共識,接受了他/她的一些觀點,得到了一些知識、技巧可以在之後使用,但在閱讀完畢後,又感覺這些知識、技巧不知道在何時「消失了」,那些我們在書中「直接得到(作者告訴我們)」與「間接獲得(我們自己領悟」的啟發與知識,就這樣奇妙地被淡忘了。我曾經嘗試著要手寫作筆記,但是摘取作者的隻字片語、粗字黑體強調的段落,就是真正獲得了這本書/這位作者的思考精華了嗎? 一次因緣巧合之下,得知了這本由艾德勒,范多倫所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有點厚度、知識含量非常的高,閱讀的過程中也曾經讓我「度辜」了幾次,但如果現在要我推薦一位同樣喜愛閱讀的朋友,我一定會推薦他閱讀此書。我認為讀書除了娛樂,就是要提供一定的知識來幫助我們解決日常遭遇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思考上所欠缺的材料、實作某些事物的技巧...等,此本書的內容將幫助喜愛閱讀的人「更深入的探索一本書」。 要討論甚麼問題? 在這本書中的一開頭作者就說明,閱讀的目標有兩種:為獲得資訊、為求得理解而讀。我們日常上網看文章、看新聞...等都是屬於「獲得資訊」;而「為求得理解而讀」是- 我們並不完全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這本書在說些甚麼,但透過閱讀這些內容來拓展認知領域 。 《如何閱讀一本書》假設我們的閱讀是「為求得理解而讀」。 在講的嚴格一點,我們只依靠自己閱讀,不假他人之「腦」,透過自己的揣摩與論證來與書中的作者對話,這就像一場腦力活動,持續的挖掘腦中的各種想法來理解書中所述的段落。 因此這篇文章主要探討: 1. 在真正

【工具文】活用數位筆記,使用Evernote的升級補丁

圖片
補丁,或叫作Patch file,其實是更新檔的意思,用意是補強原本的檔案功能,這篇文章就是針對Evernote使用的升級補丁。前陣子我分享了初步使用Evernote的一些小技巧( 如何有效使用Evernote?我們的第二個大腦 ),重點在分享使用Evernote的一些觀念/想法,包含: 資料可用處不僅止於一個地方,應該要將資料打破、重組再利用 蒐集資料後要給資料下一個明確的後續行動 建立資料與資料的鏈結 要真正時做以上的觀念/想法,靠的就是我們實際動手去做,步驟為: 建立一個資料收集箱 開始蒐集資料(可使用web clipper外掛軟體) 進行歸檔與利用 以上的想法和做法並非為我個人獨創,主要都是來自於電腦玩物站長 - Esor的分享,但方法好歸好,如果自己沒有真的親身去嘗試,那就像是在看一篇資訊文章,讀過也就忘記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要盡量從這些強者身上不斷的「偷學」新知識、新工作方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讓自己更快的「大躍進」,事實上我會認為電腦玩物站長 - Esor的文章都很實用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Esor本身就是一位文字工作者,每天都必須進行高質量、高產量的文章輸出,因此從他的文章真的學習不少! 有一天在看文章的過程中,突然發現電腦玩物作者竟然也出書了,書名很淺顯易懂,就叫做《 Evernote 100個作筆記的好方法 》!雖然我自己並沒有把電腦玩物所有關於Evernote的文章看完,但應該也看了60 - 70%,心裡想說Evernote的使用方法盡然還可以出一本書,作者到底是有甚麼樣的新想法可以給出100條關於Evernote使用的建議。 要討論甚麼問題? 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愛用的筆記軟體,但對於一個筆記軟體的使用,可能並沒有針對如何使用它有特別的想法或琢磨,包含我自己在剛接觸Evernote時也只是單純把它當成一個可雲端同步的記事軟體罷了!但閱讀完這本書後,我對於這個筆記軟體的使用又擴展了一個視野,或許這篇文章的一些心得也可以剛好刺激你的使用創意,讓我們記下的事物不再只是單純的筆記,而是我們一切生活過、經歷過的痕跡。 因此這篇文章想要討論的是: 1. 除了一般的演講筆記、上課筆記,Evernote還可以幫我們紀錄甚麼? 2. 針對記事本的分類,應該怎麼分比較好? 3. Ev

【工具文】時間管理的技巧和一些思考

圖片
在今年陸陸續續接觸了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也讓自己對任務安排的敏感度提高了不少,但隨著實作這些觀念,有許多的問題也不斷出現在我的腦袋中: 「例如這些時間管理的方法,究竟哪一個最適合我?這些方法我都可以接受嗎?甚者知道這麼多方法之後,我的下一步行動究竟是甚麼?」 讀到的資訊越多,種種的疑問也紛至沓來,因次我想要做一篇總整理,統整截至目前為止我所使用的時間管理方法,以及對我的成效,這些方法或許已經跟正規的時間管理方法有所差異,也不一定是最佳的時間管理方法(畢竟每個人的時間、生活風格、工作型態...都不相同),但卻是目前對我而言比較舒適、也有一定成效的方法,透過這篇文章記錄下來,若有需要時間管理相關資訊的人或許也可以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一些資訊。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是「時間管理管的不是時間,而是選擇。對於每件事情,我們只能在每個當下選擇要做或選擇不去做」。 讀了相當多時間管理的文章,也嘗試過相當多方法,但始終沒有辦法避免心中仍然存在的焦慮感。直到讀到《得到APP》- 「萬維鋼專欄:數學家告訴你最好的時間管理的文章」時,討論區的一位同學說的:「時間管理管的不是時間,而是選擇,我們只能選擇要做或選擇不去做」。真是心有戚戚焉!或許自己(可能許多人也是?)想要從時間管理中找尋的,「其實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多的事情」,然而這樣只會使我更加焦慮。要如何讓自己從「要在有限時間做最多事情→找尋新的時間管理方法→實作發現不符合自己風格→繼續找尋新方法...」的迴圈跳脫出來,是我想要寫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 要討論甚麼問題? 這篇文章需要請讀者一起思考的情境是:知道或耳聞些許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對於如何使用這些方法仍感到焦慮。 若有些方法你尚未看過,可透過文中附上的連結,參考原文介紹該時間管理的方法,當作新的資訊獲取;若你曾經看過或聽過這個方法,或許也可以一起來思考看看:這個方法是否真的適合你。(至少有些我使用起來是比較痛苦的...) 因此這篇文章想要討論的問題是: 1. 截至目前為止,自己閱讀過的時間管理方法有哪些? 2. 對我而言,這些方法到底要怎麼實踐? 3. 針對時間管理,我的下一步還可以做些甚麼? 時間管理方法百百種 目前我所知時間管理方法有下列幾種: GTD(Getting 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