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7的文章

【閱讀魔術】終極娛樂(Maximum Entertainment 讀後心得感(五) - 外表對一個魔術師的影響性

圖片
每個章節本書的作者都會介紹一個他認為印象深刻的魔術師,Del Ray無疑就是一個近景魔術中的其中一個。 關於Del Ray的介紹資料並不多,根據Penguin Magic上的「Del Ray Book(with DVD)」的介紹,Del Ray 被認為是在20世紀最有創意的魔術師,他巧妙地融合(當時)現代電子科技與傳統程序,表演的內容與絕大部分的魔術師都不相同;MagicPedia以及Magic Cafe上說到其 Dice Stacking 相當有名,程序最後Del Ray不但將骰子疊起,並且可預測到各骰子面朝上的點數,Del Ray表演可參考 這裡 。 一、前言 在談完「 精進表演的下一步 」、「 為什麼有些魔術效果神奇、有些觀眾沒甚麼反應 」、「 是甚麼原因讓觀眾覺得這是一場好的魔術秀? 」、「 我要怎麼進步? 分享給學習一陣子的魔術愛好者 」之後,書中的後半段開始要來談點不一樣的東西。一場好的表演,除了程序要記熟、道具要會用、要能有表演風範等跟魔術本身直接相關的東西之外,還有兩個相關卻容易被忽略的兩項事務,外表以及語言。 二、內容 外表(Appearance) 或許我們都知道魔術師會穿著一套帥氣的西裝(小禮服)、皮鞋,但仍有一些小細節是可以注意改善的,首先我們先來聊聊外表,下方的心智圖摘要了書中提及到有關衣著的部分。 <點 這裡 看原圖> 語言(Language) 語言的部分主要是著重在講話的「音調(Pitch)」、「音高(Tone)」、「音量(Volume)」、「語速(Pacing)」,書中主要是以英文當作範例,要一體適用到中文我認為有些困難,後續有閱讀到相關書籍再寫成心得分享。 雖然很難在這裡將作者提供的原則套用在中文,但書中仍有些許議題可供參考。 1. Filler OUT!  改進表演中 的贅語 Filler,也就是英文中的填補詞,是當人在邊說話邊思考要講甚麼東西的時候,脫口而出的看起來有異議但實際上沒甚麼意義的文字,若有興趣可以先看「阿滴英文」有關Filler的這支 影片 。 看完影片後,我們了解Filler在一句話中似乎影響性微乎其微,但過多的Filler卻會讓你的對話聽起來很冗長、很沒意義,適當的修正台詞中的Fill

【生活】偽文青的畫作欣賞 - 《這幅畫,還可以看這裡》觀後感想

圖片
< 森の美術館 > -  門票:大人 1500円 ,高中生以下均為 800円 (全年無休)                                   - 開放時間: 10:00 AM - 05:00 PM(4-12 月延長至 18:00)                      - 參考網址: http://www.art-karuizawa.com                                             一、前言         前年去日本軽井沢參觀「森の美術館」,這是一座強調「看的到、摸的到、甚至還可以拍照的美術館」。我是一個幾乎零藝術細胞以及零欣賞古典畫作sense的人,但來到這座美術館時也對這邊許多逗趣、互動性高的展覽畫作感到非常好玩、開心。 還記得當時拍過了非常多的搞笑照片,雖然是在惡搞KUSO,但也對其中幾副畫作印象深刻,包含畫作中包含紙牌、硬幣...等跟魔術師常使用的道具有關的畫作,下方就是一個XD! 正好在星期六的下午,逛板橋誠品書店遇見一本有趣的書籍 - 「這幅畫,還可以看這裡」, 這本書主要就是針對一般未接觸過美術訓練的普羅大眾,所撰寫一本認識經典畫作的書籍。光看書籍封面的介紹會覺得這本書有點像是美術小百科,書中針對畫作中可能出現的元素 - 蒼蠅、青蛙、眼淚、稻麥...做了解釋 - 為什麼作者要畫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 <這幅畫,還可以看這裡(モチーフで読む美術史2)> ,宮下規久朗 其中正巧看到了「硬幣」、「紙牌」相關的章節,覺得非常有趣因此趕緊隨筆記錄下來。 二、內容 1. 「硬幣」代表著「虛空」 硬幣是人們最大的慾望,而硬幣代表著只能在這世間流通的價值。除了出現在基督教有關的畫作之外,硬幣也常在風俗畫中出現,例如像是性交易的場景或是市井小民的生活中。 提香 <納稅錢>(The Tribute Money),1516年,德國德勒斯登美術館 維梅爾 <鴇母>(The Procuress),1656年, 德國德勒斯登美術館 拉圖爾<納稅>(The Payment of Dues),16

【讀書】《讓我們過得更好的15堂道德課》 - 你曾經為了道德問題感到疑惑過嗎,這裡或許有一盞明燈

圖片
《讓我們過得更好的15堂道德課》 作者: 萊納.艾爾陵(Rainer Erlinger) 建議閱讀時間: 一個主題1-2小時 一、前言 你曾經有想過以下的事情嗎,例如... 應該犧牲自己、照亮別人? 可以「為了你/妳好」而說謊嗎? 四下無人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嗎? 對陌生人微笑、握手、是不是很假?         還有太多每天生活中會遭遇的事情,大至社會問題(例如近期很紅的同性婚姻立法)、小至生活問題(例如四下無人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守法),大問題或許會因為臉書上朋友們的討論、新聞媒體24小時的報導轟炸,刺激我們去思考到底我該選哪邊站;小問題或許微不足道,在遵守基本的道德、人性認知下,我要怎麼做應該都不礙事吧。但有更多的問題或許我們沒想到,但發生時的確會讓我們手足無措。         這本書不會給讀者正確答案,甚至看完之後會對這些問題產生更多的疑問,但這也是這本書有趣的地方,這本書我認為一開始無法「整本精讀」,因為那樣顯得包袱太重,或許可以抱持只探討一個自己認為最有趣、最迫不急待想知道的問題來讀,這本書就非常有意思了。 以下簡述三個讀完此書的心得。 二、內容 1. 貼近生活,但相當耗費大腦含氧量         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在於「生活化」,生活中「我們可能遭遇到的兩難」或「未曾想到的道德問題(或許我們壓根不認為這有關道德)」都可以在書中獲得指引,但這道指引可不是最後的解答,答案追尋的道路還是我們必須自己走,或許你可能會覺得: 「 了解這東西好像沒甚麼用處。」 「這個我無法接受作者說的。」 「這個問題太大,我了解也不見得能幫助其他人」 我認為以上的問題都可能會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產生,甚至在思考這些問題時不自覺的就走神了,我自己就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睡著了3次,甚至直接在讀完後上床睡覺。因此建議大家在看這本書時可以有兩個做法,幫助自己更有效率的吸收這本書的內容: (1)不要在睡前讀 (2)一次只想/閱讀一個問題 2.休閒書OR故事書,原來是參考書呀         剛翻開這本書時並瀏覽推薦序的時候,我以為這是本心靈雞湯的道德小故事,但讀到1/4時我發現事情沒那麼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