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2017年總回顧



2017年很快就要過了,每一年的年末總會抱持著兩種心情:懷舊跟迎新。試著回憶今年曾經做過哪些事情讓自己又進步了一些;同時希望新的一年能夠以成長後的自己,設定新目標後繼續往前邁進。

我們每一年都知道,在這一年獲得了許多東西,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具體的去檢視它。如果可以有個工具、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檢視這些「生活紀錄」,甚至將這些紀錄淬煉成經驗,分享給有同樣困難的人,那應該會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

幸運的是,今年的自己開始研究如何使用數位筆記工具-Evernote《如何「有效」使用Evernote? 我們的第二個大腦 》,來將生活遭遇的一切都記錄在統一的「收件夾」中,有需要時方便尋找;同時因緣巧合之下,接觸到張永錫老師提倡的「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學習到了基本的時間管理觀念以及寫晨間日記的習慣,讓我能夠《建構時間管理的小宇宙》,更有效的追蹤過去的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我希望藉由這篇文章,整理並分享:
  • 如何替自己的生活留下Log(紀錄),來檢視2017年的大小事

  • 2017年的自己在學習面、工作面及魔術面的學習成果

替自己的生活留下Log(紀錄)

回顧2017年看過的書,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非屬張永錫老師的《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以及佐藤傳的《晨間日記的奇蹟》這兩本書!這兩本書簡單來說都是探討「自我管理」的書籍,主題分別是針對時間管理及個人習慣的改變-寫日記。

寫日記這個想法,在過去都曾經出現在自己各個人生階段,雖然有這樣的想法,但能否持續下去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問題,尤其是要堅持每天!我還記得高中的時候曾經發下寫日記的「宏願」,從書店買了一本相當漂亮的筆記本,立志那一天就是改變我人生的一天。...過了一個禮拜,那本筆記本就被放在我的書櫃當中,一直到我高中畢業時整理書櫃才被找到。

這個過程中到底發生甚麼問題呢?是筆記本不夠漂亮所以不吸引我寫日記?還是每一天沒有這麼多的東西好記錄?抑或是那時候忙著念書?好多好多的理由似乎都可以支撐我為何沒有在當時持續寫日記,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懶!

我懶得每一天都寫日記、我懶得思考每天都仔細思考過得如何、我懶得...,只要懶病發作,甚麼樣的原因都可以是正當理由。因此與其說去思考如何讓自己持續寫日記,還不如先思考一下:為什麼要寫日記

自己寫日記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很單純的就是「我想要抒發情緒」!我想一個人長愈大,遇到的事情一定會愈多,不論是在工作、人際關係、健康、家庭...等等,每天總會有許多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周遭,幸運的時候我們可以找個好友聊天抒發,但更多的時候必須要自己承受,有些事情寫出來就好多了,還可以看看自己到底是怎麼想,因為將思緒整理成語言在表達出來(不論是說出還是寫下),就是整理心情最好的方式

知道目的之後,似乎還差一步,我到底要用甚麼工具去寫日記?考量到未來還會有回來閱讀的可能性,並且參考上面所講的兩本書,我自己的「Evernote晨間日記」就誕生了!以下就是我現在的日記模板:


詳細的寫作方式可以參考上面提到的兩本書以及我所寫的《建構時間管理的小宇宙》。我認為如何寫這樣的日記或許還是次要問題,真正重要的反而是心態,在張永錫老師 與 今井薰先生合辦的「《講座》用曼托羅人生計劃表,預約2018成功人生」中,永錫老師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心態:

享受不完美就是成功。

不要強求每天一定要寫多少,不要任性的每天都要寫日記,就算寫一件事情還是幸福,最重要的還是透過寫日記的過程中多認識自己一點。日本有名的設計師-山本耀司講過一段話我很喜歡,這裡就以它做這一小段總結吧!


"自己"

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甚麼
反彈回來
才會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
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
然後才知道"自己"是甚麼
這才是自我。


Something to share in 2017

託了現在各種數位工具的福,在這一年我持續練習使用Google sheet、Evernote、Blog來記錄各種學習心得,使用過程中雖然有時候也會發懶,但到年終時這些資料就變成個人專屬的「靈感庫」,從中可以挑選出今年做過幾個有趣的成果出來分享。

舉例來說,我曾在今年五月,和朋友Glyn合辦的講座《今晚一定「得到」很多》中,曾經分享如何使用Google sheet來記錄自己看過的書籍,將一般使用的問券轉做成個人紀錄,同樣的工具用在不同的場合,效果意想不到的好。投影片可參考下方:



而Evernote則是用來收集各種筆記的「收件夾」,讓資料不會散落在各處,在有需要時可在一個「搜尋入口」進行查找,省去了翻遍電腦內各大資料夾的麻煩,概念可以參考下方的投影片


簡述了工具的使用後,以下我將針對學習面、工作面以及魔術面進行2017年的成果分享,或許這些問題自己或其他人在未來也會碰到,用文字記錄下來,或許可以省去一些從零開始研究問題的時間。


學習面

-如何練習自己的興趣?

我們需要學習的課題很多,光是要從哪個面向開始著手都令人頭大,不如從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開始著手吧!在《練習興趣的方法》,我對萬維剛的《怎樣練習一萬小時》進行了解讀,其中提到的概念包含了今年6月在書店排行版非常暢銷的《刻意練習》以及如何有效的透過練習來提升自己的技能。雖然興趣百百種,但是練習的概念與精神我認為是相通的,對於想要提升自己興趣的人,文章的內容或許是一個方向。


-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個議題看起來很弔詭,怎麼會有一本書專門在介紹「如何閱讀一本書」。事實上就連閱讀也是一項能力,一項我們以為理所當然但不盡正確的能力。在這本書中作者說明,閱讀的目標有兩種:為獲得資訊而讀、為求得理解而讀。我們日常上網看文章、看新聞...等都是屬於「獲得資訊」;而「為求得理解而讀」是-我們並不完全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這本書在說些甚麼,但透過閱讀這些內容來拓展認知領域,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假設我們的閱讀是「為求得理解而讀」。

甚麼樣的書值得我們這樣細讀呢?答案是任何你喜歡、甚至觸碰到心底的一本書,我認為都值得用這麼嚴謹的態度,來和書中的作者「主動對話」。因此這本書只會教你一件事情-如何用謹慎的態度與方法,從書中獲得最大量的知識。


-學習如何學習

又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主題,我們每天的上課、學習工作技能都是在學習,而學習還需要學嗎?答案是,要的。在《學習怎麼學習 - 成甲《精準學習》讀後心得》中,我整理了三個在學習過程中會面臨的重要課題:
  1. 學會哪些知識,可以「通則」上幫住我們解決問題?
  2. 在面對問題時,我們是否能「想到」要去使用?
  3. 怎麼學比較好?

這三個議題包含要學甚麼、為什麼學、怎麼學,事實上就是對學習的目的進行反思,因為如果學了不會用、不知道甚麼時候用,我認為其實跟沒學是一樣的,為了要讓自己的努力發揮成效,徹底了解以上三個課題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面

在今年12月我換了新工作,從銀行轉職到電商新創。雖然到目前為止還不滿一個月,但已經受到許多的「文化衝擊」,包含了新創公司做事的方法、溝通的效率以及公司整體的制度。

在做事的方法上,不管是哪一個團隊,幾乎都使用「Trello」這項工具。「Trello」是一個卡片化的管理工具,提供非常視覺化的待辦事項管理。當然工具百百種,最重要的還是背後做事的精神,在新公司始採取「Kanban(看板)」的工作流程,包含每天早上都有「PM + RD」的站立會議(standup meeting),藉由短短15-30分鐘快速釐清目前工作進度及困難,團隊進行討論後就立刻繼續開發,大幅縮減處理問題的時間與流程。工作過程中我認為跟以前在銀行的Scrum概念非常相近,但是以前在銀行似乎只是學到其名(各種專有名詞包含Sprint、User story、Definition of down...),但並未學到其實(增加溝通效率與團隊的應變速度)。

其實Kanban的工作概念跟時間管理可以互相結合,就拿最簡單的「To do / Follow up/ Done / Pending」四種流程狀態來說,一項工作應該都要立刻判斷是屬於以上哪個狀態,並做對應的處理。例如對方客戶寄了一份文件,文件內容的確認就屬於To do事項,而後續要進行對方客戶的管理就屬於Follow up。只要將每一件事項都進行分類之後,就可以很快的了解事情的輕重緩急。




除此之外,針對信件的管理也可以套用這個精神。只要下載Google Chrome的擴充插件「Sorted」,就可以針對Gmail的信件進行「Kanban」化的管理。一個朋友曾經問我,為什麼不使用Google Inbox就好,當然沒有哪一個工具一定比較好用,但自己使用習慣上「Sorted」比較適合我之外,我認為「Google Inbox」比較適合簡單的時間管理(只決定現在看或是稍後在看),若有進一步自訂行動狀態的需求,「Sorted」會是比較合適的工具。



魔術面

今年是一個非常重要,充滿轉捩點的一年。因為自己過去在學習魔術上都是喜歡看影片為主,但在陸續和不同的「魔友」交流後,發現書中真有黃金屋呀!有許多的概念在影片中沒有這麼有系統地傳達,就算真的傳達了,對於看影片的人也不見得好吸收。

書籍雖然充滿了大量文字,但也寫滿作者的各種巧思,包含了效果的詳細描寫、其他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參考資料!藉由參考資料,可以更準確的找到同主題相關的書籍,對於研究此主題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最棒、最節省時間的參考來源。

因為自己真的非常喜歡將所學記錄下來,消化過後寫成文章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因此從2017年年底開始,我在Medium另外開了一個專門放「魔術想法」的Blog,目的是為了將寫作的項目進行分流,在Medium可以寫一些比較深入的研究。目前在Medium上應該會以主題方式進行寫作,也就是今天有一個有趣的主題,我就會將相關有研究過的資料放在上面,在未來查找或是供人閱讀時也比較方便,詳情請洽Medium - Ideas pop out

雖然自己目前只是一個魔術愛好者,但是愈往這個領域探索,愈發現許許多多的知識都是互有關連的!英文中有句俗諺: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意思是要找到一個夠廣、夠深的領域去探索,愈從中學習,就愈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不斷的學習才可以在這個領域遨遊,並享受過程中的樂趣。

Time to go 2018



總結來說,2017是不斷學習的一年,2018當然也是!不過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取捨」,若要用一個字來代表自己的2018,就是要學會「捨」,太多想學、想知道的東西有時候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適當的「取捨」就是明年要練習的課題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讀書】學習怎麼學習 - 成甲《精準學習》讀後心得

【工具文】如何「有效」使用Evernote? 我們的第二個大腦

【讀書/工具文】如何閱讀一本書